老俞閑話 | 成為一個國際人才,需要做哪些準備?(四)
2019-03-11 18:40
來源:
作者:
(2018年11月11日在上海國際教育展演講)
成為國際人才的第四大要素是心態。什么心態呢?就是在學習的時候,要從心理上了解應該怎么來做這件事情,我們要注意如下幾點。
第一,有一項喜歡的專業深入鉆研,比泛學科學習更有后勁。中國家長讓孩子選擇專業的時候,常常選擇什么專業?商科。孩子最好學的,最不用花力氣的,然后東一榔頭西一棒槌,把大學學完。我們很多孩子自己也不太想學,所以就選輕松的學科。表面上好像大學畢業了,其實孩子沒有學到太多東西。
任何真正的本領,是四年專注于一個領域,并且在這個領域越研究越深入。孩子畢業后這個領域可能一輩子都不用了,因為即使在美國,也有接近50%的人所從事的工作跟他大學本科學的專業沒有關系。但是為什么還要學?因為你從一個學科中,得到的是我剛才說的思維模型的訓練,批判性思維的訓練,邏輯思維的訓練,還有深入學科層層剝皮,像剝洋蔥的狀態,達到最后去找中間最核心的能力的訓練。所以一定要想辦法去找孩子自己喜歡,又愿意深入學下去的專業。
選擇哪個專業本身并不重要,可以學物理,學化學,學數學,可以學生物,學地理,學歷史,學心理學,學法律,學經濟。所有這些東西,只要深入下去了,就會得到一種研究能力、研究方法,這種方法他是可以用一輩子的。我想告訴你,所有在后來創業中,還有在大公司中,包括在世界上各個領域、政治中,崗位最高或者成就最大的人,很少是來自于一個泛專業的學生。
統計也表明,凡是本科就開始學工商和金融,尤其是泛工商和泛金融的學科,到最后后勁反而是非常小的。原則上像工商、金融這樣的內容,應該先有工作經驗再學,才能夠得到感悟。如果沒有工作經驗去學了,實際上只學了一點點理論上的皮毛。我常說如果學工商,還不如直接就學經濟學。為什么?因為經濟學背后是整個社會經濟運營邏輯的定位,工商不是。工商是表面上如何去賺錢的一個學位,是泛學科。
像英語學習,連泛學科都不算,所以我在北大特別虧。因為我在北大就是學語言,語言背后是什么呢?就是讀讀文學作品,讀讀英美詩歌和散文,結果大學四年就這么過來了。幸虧我自己讀了一些哲學和歷史著作,因為哲學歷史著作是屬于需要打開思路的學科,但是自己學,沒有老師引導還是不行。很多家長問我要不要讓孩子學英語?我說千萬別,英語專業只是一個工具而已,它不是一門學科,學不到思維,學不到思維就等于白學了,所以不好。
第二,立足美國、中國兩個大國之間的關系來考慮問題和未來。我剛才說了,現在偏向任何一邊都不行。你說立足中國,但不了解西方不行;你說就在西方待著了,我跟中國從此斷絕往來,更加不行。因為這兩個國家之間的問題和未來,就定義了個人的問題和未來。這兩個國家交流中所發生的任何傾向,就意味著人類發展的傾向。我們只是在這個傾向洪流中的一滴水而已,你這滴水能自己獨立出來嗎?所以沿著這個未來和傾向去發展一定非常重要。未來美國跟中國不管怎么較勁,一定是在互相較勁又互相合作中共同發展。站在這個點上去想,你就知道了,到美國去留學依然是大家的首選,只要美國人讓我們過去,我們就應該過去,把他們的技術和人文學習過來。
第三,摒棄純粹中國式的思維,從心理上把自己當全球人看。我們很多中國學生過去留學四五年,所交流的人群全是中國人。到國外去,周末的時候到有大學的地方酒吧里、歌廳里,都是中國人,很少跟外國人打交道。為什么呢?一是從國內過去,語言上還沒有過關。二是現在很多家長把孩子放在學校外面的公寓房里,不住在學校的宿舍里。很多中國孩子嬌生慣養,說宿舍隔壁吵吵鬧鬧都是不認識的人覺得很孤單,結果家長就把他們干脆放到中國人聚集在一起的公寓里去。結果平時的整個語言思維都是中文化的,上課的時候勉強跟老師講英文。
語言跟思維是密接相關的,沒有語言就沒有思維,所以你老是用中文,你的思維就是中文化的,你老是用英文,你的思維就是英語化的,在這個過程中,有了這么好的機會,還把能夠融入到世界的能力白白錯過,實在不合算。所以在美國學習,你就要學會思維的切換。不是說不能跟中國人打交道,而是至少要更傾向于用英語思維。
第四,在最有保障的地方建立自己的事業基礎。這句話其實也比較深刻,大家知道做一件事情要有三個保障。第一有公平的保障,做事情相對公平,有規則可尋,而且這個規則沒有任何人可以超越。第二財產保障,你干了半天最后發現不是自己的,也很麻煩,所以一定要在法治比較健全的地方做事業。第三人身安全保障,這件事情其實很簡單,公司成立在中國,公司也可以成立在美國,你公司可以成立在任何國家,但前提就是一旦你這個公司成立了,只要你在運作,你基本上能夠滿足這個公司長久運作的一個邏輯。
未來在中國,這三個保障越來越好的情況下,在中國建立自己事業基礎依然是最好的選擇。因為中國畢竟是個大市場。但中國不少公司拿到香港或者是美國去上市了,為什么呢?一方面是外面的資本市場大,你融資速度會更快;還有另外一個方面,就是外面的市場規則更加透明,更加透明就意味著公平保障、財產保障這兩件事情就能做的更好。
最后三句話,第一,一定要立足中國放眼世界。這是我們在小學就學過的,叫做立足中國放眼世界?,F在我們真的要做到了,你不做到的話就很麻煩。
第二,一定要站得高才能看得遠,最后才能走得寬。我們人生三大要素,第一要站得高。站得高意味著什么?你接受全世界最先進的教育,最好的教育就是站得高,站得高了以后你就一定看得遠。剛才我說了建立你的思維模型,跟世界最先進的科技接觸,這樣人生道路一定會走得寬,這三個是循環螺旋上升的關系,步步高的關系。
第三句,并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夠成功,但一定要到有成功機會的地方去。不管你怎么努力,不管你怎么在世界平臺上,并不一定每個人都能成功。但有成功機會的地方,成功的概率就大很多。這個地方既是中國又是美國又是全世界。地方是你自己選擇,任何人幫不了你。中國是一個不斷開放的大國家,從這個前提出發,中國的機會一定是最大的。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夠一輩子選好自己的機會,讓自己不斷走向成功。
謝謝大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