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俞閑話 | 我走、我看、我思(八)——瑞士的火車
2019-03-11 18:40
來源:
作者:
這次在瑞士,發現了火車的幾種用途,令我開眼之余,感嘆于瑞士對于火車充滿想象力的使用。
火車一般都必須在相對平整的土地上行駛,爬山不是火車的特長。20世紀初的時候,詹天佑通過人字形鐵軌,在三十公里之內通過雙火車頭牽引,把火車運上了海拔1000多米的八達嶺,當時被認為是中國鐵路工程的一個大創舉。這次在瑞士,真正見識到了鐵路使用的創舉。
瑞士的城市與城市之間,大多有鐵路相連,和周邊其他國家和地區,也有鐵路相通,這樣的常規鐵路,就算穿山打洞,也不算稀奇了。畢竟中國也是多山地區,我們為了鐵路穿山打洞的能力,尤其在今天,一點都不輸給瑞士。
但瑞士對于鐵路的創造性應用,卻是讓我開了眼界。當我們從因特拉肯小鎮前往采爾馬特小鎮時,司機告訴我們要翻越一座大山,實際就是少女峰的余脈。但我們不用翻山,我們把車開上火車,火車就把我們從隧道帶過山去了。
我們沿著瑞士223號公路往山里開,公路盡頭有一條鐵路隧道,貫通大山兩邊,連接兩邊的公路。汽車開到平板火車上,一輛一輛前后排列,可以裝上百輛汽車。然后火車就把汽車拉到山的另一邊。隧道20公里,大概20分鐘左右,但要是汽車從山路上翻山越嶺過來,就需要接近2個小時。
我把這種方式叫做火車擺渡,就像渡輪擺渡一樣,特別方便,又節約時間又省事。 這種做法已經持續了近百年,作為一項傳統保留了下來。其實現在隧道技術那么成熟,要打一條汽車隧道是很容易的事情。但保留這種傳統的方法確實很有意思。唯一的不足是,火車只能運送小汽車,卡車就只能繞路了。
瑞士的登山火車,也是世界有名的,很多滑雪場和看雪山的地方,都有登山火車。這種登山火車,是在19世紀末發明的,建造鐵軌時,在鐵軌中間加鋪一條卡齒,這條卡齒和火車上的卡齒對應,兩邊咬合后就可以開始爬山了。爬山坡度能夠到30度左右。
少女峰的爬坡火車最有名,可以從山腳上升到海拔3454米的高度,短短的十幾公里,爬升2500米的高度。我們到了另一個小鎮采爾馬特。這個小鎮因為阿爾卑斯山最美麗的山峰馬特洪峰而著名,也是世界著名的滑雪勝地。從小鎮坐卡齒火車,可以在雪地里上升到3000多米的高度,如果在晴天,四周壯麗的山峰一覽無余。如果去滑雪,可以從山頂不停歇接近十公里,一直滑到山腳小鎮,那是一種非常爽快的體驗。
除了卡齒登山火車,我們到了采爾馬特,發現還有另外一種火車,就是采爾馬特專門為了滑雪者準備的山洞鋼纜火車。為了不破壞地表景觀和小鎮環境,滑雪公司專門在山里面打了一個坡度接近40度的山洞,該山洞從山肚子里面直通山頂,在山肚子里面爬高1000米?;疖囋阼F軌上由巨型鋼纜牽引,速度極快,滑雪者站在火車中,一會就能夠到山頂。一出山洞,就是完美的滑雪場,四周景色優美,晴天的時候,千山萬壑,飛來眼底,令人心曠神怡。
瑞士人為了上山,也是拼了,對火車的利用,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。但也正是因為這樣,瑞士才成為世界上翻山越嶺和登山觀景,最方便的地方。全世界越來越多的人能夠見識到瑞士的美麗和魅力,這和瑞士人不遺余力,打通大山的阻隔,貫通東西南北的能力,有著密切的聯系。艱苦的環境,反而讓瑞士這個小國,散發出了非凡的氣度和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