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俞閑話 | 我走、我看、我思(九)——采爾馬特小鎮
2019-03-11 18:40
來源:
作者:
采爾馬特(Zermatt),對于大部分中國人來說,是一個陌生的名字。當我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時,我完全不知道它在瑞士的什么地方。
可是對于西方人來說,這個地方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。著名的阿爾卑斯山馬特洪峰(Matterhorn,4478米)就在這里。馬特洪峰之所以有名,不是因為它是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,而是因為它是阿爾卑斯山最俊美最陡峭的山峰。你一定在很多圖片上都見過這個山峰,你看下面的圖片就知道。派拉蒙電影公司被星星環繞的雪峰標識,據說就是馬特洪峰。
采爾馬特小鎮,四面被大山環繞,想要進來不容易。在1847年之前,就是一個山里的小村莊,與世隔絕,桃花源一般,村民天天面對著俊美的山峰,在高山草地上放牧,從來沒有覺得這里有什么稀奇,也從來沒有想過要去攀上頂峰。不知道哪一天,外面有人來了,一看驚為天堂,一聲召喚,于是大隊人馬擁進來。
人類天生有挑戰自己挑戰極限的欲望,很多人除了來看美景,都希望爬上馬特洪峰。1865年7月15日,馬特洪峰由Edward Whymper和Michel Auguste Croz等在當地父子向導大Peter Taugwalder和小Peter Taugwalder帶領下,由著名的Hörnligrat(霍里山脊)線路登頂成功,這應該是有記錄的歷史中,人類第一次登上馬特洪頂峰。但下山的時候,四個隊員全部掉進了峽谷和冰川,只有Edward Whymper和Taugwalder父子成功下撤。迄今為止,已經有很多人攀登上了馬特洪峰,年齡最大的挑戰者是一位叫做Ulrich Inderbinen的老者,登頂的年齡是89歲,這個年齡,是很多人已經躺在床上不能動彈的年齡。有接近500人為了挑戰馬特洪峰,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,很多人掉在冰川里,再也找不到身影,還有一些人連姓名都沒有留下,他們的紀念碑上,只能刻上unknown climbers(不知名的登山者)的字樣。
采爾馬特就這樣一天又一天,越來越熱鬧。尤其是兩次世界大戰后,人類終于有了長久的和平。和平年代的人們,不可能坐在家里,不能打仗了,總要找點有刺激性的活動,于是登山和滑雪就越來越受人歡迎。
采爾馬特周圍的山巒,特別適合滑雪,由于高度足夠,最高雪道可以達到3500米。這里成為一年四季都可以滑雪的勝地,冬天可以在全雪道滑雪,夏天可以在冰川旁邊滑雪,同時夏天還可以徒步、玩山地自行車等。小鎮從一個小山村,變成一年到頭都熱鬧的地方。
小鎮現在采取嚴格的環保措施,任何燃油汽車都不能進入小鎮。人們必須把車停在另一個20公里外的小鎮塔煦(Tasch),然后轉乘火車才能夠到海拔1600米的達采爾馬特。小鎮上只有電瓶車。賓館來接人用電瓶車,出租車也是電瓶車。建筑多是木屋建構,大部分2-3層樓,基本都是自家經營的賓館。我們住的也是個木屋賓館,叫Aristella。辦理入住后進房間,覺得房間布置得溫馨得體,都是木色家具,和外面的雪山背景剛好相輔相成,渾然一體,給人溫馨自在的感覺。
既然來到采爾馬特,自然要體驗一下在這里滑雪的感覺。今年,整個阿爾卑斯山地區降雪很少,以至于到了12月中旬,很多滑雪場還開不了。但Zermatt滑雪場是高山滑雪場,很多雪道在2500米以上,山頭總會下更多的雪,所以上半部分的雪道是開放的。
沒想到我們居然把雪帶到了小鎮。第二天早上醒來,拉開窗簾,發現房屋和道路,已經被白雪覆蓋了。滿眼銀色世界當然美麗,但帶來的一個問題是下雪刮風,滑雪就受到了限制。早上9點鐘我們打算去滑雪,索道都沒有開放。9點半開了一個索道。
我和女兒一商量,既來之,就滑之,租了滑雪板,就上了雪道。這里的滑雪場巨大無比,山這邊是瑞士滑雪場,山那邊是意大利滑雪場,如果天氣好,就可以從3000多米高的地方滑雪到意大利去,兩個國家的滑雪場,可以共用一張滑雪卡??上鞖獠缓?,雪道不開。今天就只有3000米滑到2500米的一條雪道開放。我和女兒坐火車上去,在風雪彌漫中,滑到中午12點半。
吃完午飯,我們再上雪道,結果滑了一趟,因為風太大,索道就關閉了。我們只好坐箱式纜車下山,途中因為風太大,纜車被吹得左右搖晃,還停了好幾次,弄得我們心驚膽顫?;氐劫e館,我們到小鎮上散步。
因為是周末,很對瑞士和周邊國家的人來小鎮上度周末,小鎮上人很多,有的成群喝啤酒,有的在聽流浪歌手唱歌,居然還有人在街上免費發加熱的紅酒。加熱紅酒是瑞士一大特色,冬天喝上一杯加熱的紅酒,心里一下子就暖和了。不過,從口感來講,加熱的紅酒口味,口味實在不敢恭維,也許是因為我們喝不習慣吧。
晚上,我們找到了一家叫Schaterstube Grill的餐廳,這是一家很有名的餐廳,以做瑞士fondue(奶酪火鍋)和烤羊排著稱。據說他們的羊都是自己養的,喝著阿爾卑斯山的雪水長大的。我們點了火鍋和烤羊排,在溫暖的炭火邊,美美地享受了一頓可口的晚餐。
本來希冀第二天是個好天氣。結果早上6點起來,掀開窗簾一看,外面紛紛揚揚下著雪。我悲催地心想,這兩天的滑雪之旅,基本上算是泡湯了。盡管下雪,但今天的風不算太大,所以滑雪場多開了幾條索道?;﹫龅脑O施,一般都是纜車把人運上山頂,但這里是從地下直接往山頂打洞,然后用鋼纜火車,把人從小鎮運送到2500米的山頭。
瑞士是全世界滑雪設備最先進的國家。幾乎所有中國滑雪地的設備、包括纜車、造雪機、壓雪車等,都是瑞士制造的。到了山頭,我們開始滑雪,剛開始幾趟沒有太大的風,還挺不錯。結果到了12點,大風呼嘯,漫天卷雪,把人吹得在雪道上根本就站不住。我們只能停止滑雪,到半山腰的一家木屋餐廳。
這家木屋餐廳前不巴村、后不著店,只有滑雪的人經過才能夠到達。餐廳內部布置得古色古香,溫馨舒適??磯ι腺N了很多婚禮照片,才發現如果是晴天,馬特洪峰就在餐廳對面,景致極佳。但今天風雪交加,外面什么也看不見。非??上砹藘商?,馬特洪峰始終在迷霧之中,我們完全無緣相見,恨晚也沒有用。
但窗外的雪景還是美麗的。我要了一瓶啤酒,安心坐在窗邊,看著雪景吃飯。一份香草煎魚,一份阿爾卑斯牛排,做得都挺可口。尤其在這四面都是雪,屋外狂風呼嘯,屋內溫暖如春的小屋里,吃飯更加充滿內心的滿足和愜意。結果吃完飯發現悲催了,纜車都停了。我們和小鎮隔著兩座山,必須從這邊的山腳坐纜車到山頂,再坐地下火車才能回到采爾馬特。幸好纜車工作人員心善,看到我們扛著滑雪板站在風雪中,專門為我們把纜車打開,把我們送到了山頂火車站,我們這才回到了小鎮。
整個下午和晚上,小鎮的雪一直飛飛揚揚下個不停。到了晚上,整個小鎮已經被大概二十厘米的雪所覆蓋,環顧四周白色一片。潔白的世界,和小鎮美麗的圣誕燈光相輝映,呈現出一片祥和氣氛。因為是周日晚上,很多周末度假的本地人已經走了,小鎮更顯得寂靜安寧。晚上我在小鎮漫無目的踏雪散步,沒想到我的鞋不防水,一圈下來兩腳濕透,雙腳冰冷,浪漫的心情戛然而止,趕緊回到房間鉆進被窩。
第二天早上6點,整個小鎮還在沉睡之中,白雪還在空中飄舞,我們就坐火車離開了小鎮,向日內瓦機場出發。我們將坐中午12點20的國航航班飛回北京。在我們的身后,留下了沒有看到馬特洪峰、沒有暢快滑雪的遺憾,但也開始孕育有機會下次一定再來的心愿。